Главная страница>Эксклюзив
russian.china.org.cn | 20. 07. 2017 Шрифт: a a a

Велосипеды общего пользования и экономика общего доступа: ре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традиционной потребительной концепции

Ключевые слова: Велосипеды общего пользования

Велосипеды общего пользования и экономика общего доступа: ре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традиционной потребительной концепции

На фото: масса велосипедов общего пользования стоит у входа в метро.

大量共享单车停放在地铁站口附近。


共享单车与共享经济:一次传统消费观念的革新

       中国网讯(记者田思悦)共享单车是中国时下最热的话题之一。中国第一家共享单车创业企业OFO出现在2015年。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一行业迅速发展。今年3月,共享单车行业已有超过25家品牌入局,整体用户规模超过3000万人。朱方绪(化名)是一名生活在北京的出版社编辑。作为共享单车的忠实粉丝,她与记者分享了自己对共享单车及共享经济的认识。

竞争:产品优化创新是制胜关键

       比达咨询(BDR)发布的《2017年Q1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率先进入共享单车市场的OFO和摩拜占据了领先地位,其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1.9%和40.7%。排名第三的是小蓝单车,堪称业界的“后起之秀”。

       在朱方绪的手机上,一共装有五款不同的共享单车应用。其中,她最常用的是小蓝单车和摩拜。关于选择产品的标准,朱女士说:“使用之初,会考虑价格因素。但时间久了,则会更多地考虑自行车的设计和舒适度。” 虽然OFO单车数量众多,但在朱方绪看来,这个品牌并不一定是首选。原因是OFO单车故障率很高。这也是共享单车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为了保证安全,很多用户在开锁骑车前都会首先检查车座、刹车、脚蹬等零部件是否完好。

       较受朱女士青睐的是小蓝单车。从她的用户体验来看,这款单车车体更轻、骑行速度更快。此外,小蓝单车还率先推出了“变速车”,三档变速可以适应不同路面的要求。正是这样的优势让小蓝单车脱颖而出,与OFO、摩拜两家“业界前辈”一同跻身行业前三。另外,朱方绪评价道:摩拜单车的最新款产品座位舒适度很高,明显优于其他同类产品。

       在不同企业之间,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对此,朱方绪认为,除了争取融资以外,更要注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盲目跟风”的行为并不可取。她举例道,有些品牌的共享单车在车把上配有手机支架和USB接口,既方便了用户使用手机导航功能,也可以在骑行的同时给手机充电。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进而从同质化的产品中脱颖而出。

共享:传统消费观念的飞跃式发展

       朱方绪每天骑车上、下班,单程需要三十至四十分钟。在她看来,骑自行车出行最大的优点在于时间的可控性。北京早晚高峰路况拥堵严重,很难准确计算公交或驾车出行的具体耗时。而共享单车用户可以随时使用、随时停放,不必刻意将单车放至自己下次使用的地方。

       对和朱方绪一样的广大用户们来说,共享单车是一种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更加现代的锻炼方式,也是更加朴素的环保方式。朱方绪说:“共享单车不仅是一种出行方式,它还提供了一个独处空间,让人得以脱离公交车、地铁等封闭的交通工具,自由地穿梭在一个繁忙的城市之中,置身车水马龙,观察人来人往。这是一种很特别的城市体验。”

       在共享经济备受瞩目的今天,单车已经不是唯一可以“共享”的产品了。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包包等以“共享”为关键词的产品层出不穷,屡次刷新了人们的消费和生活理念。但在朱方绪看来,这种“共享”一方面是传统消费观念的一次飞跃,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期出现的“共享电动车”就引起了朱方绪的关注。她注意到,有的中小学生会在放学路上使用这种交通工具。由于电动车车速相对更快,加之北京的路况复杂,中小学生的安全可能受到威胁。朱方绪说,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些安全问题,但她还是愿意在合适的时候尝试共享电动车产品。她相信,一个好的新兴行业一定有能力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Подпишитесь на China.org.cn в Вконтакте, в Твиттере и в Фэйсбуке для участия в общении/комментариях.
   Назад   1   2  


Источник: russian.china.org.cn

Отзывы посетителей сайта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Ваше имя
Анонимный
Комментарии (0)

Самые читаемые новост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