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的经济学实验
随着“中国制造”的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很多经济学家和专业人士都在关注中国制造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
萨拉•邦焦尔尼,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家报社的记者,也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同样对“中国制造”有着特别的兴趣。她不是经济学家,但她和她的家人所完成的一次“生活中的经济学实验”。2007年6月,她的书《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家庭在全球经济时代的真实生活历险》,在美国一经出版,就引起广泛关注。
“这次实验完全是出于好奇。2004年圣诞节过后两天,我发现,我们收到和送出的圣诞礼物,大部分都是中国制造。于是我对丈夫说:你觉得在目前的情况下,像我们这样的美国家庭,有没有可能整整一年不买中国制造的商品?你愿不愿意来尝试一次这样的家庭实验?他最终同意进行一年的实验。”
于是,萨拉给全家制定了实验规则:保留家中现有的中国制造产品,但在一年之内,不再购买任何中国制造的产品。借此了解普通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和中国商品有怎样的关系。
和许多普通的美国家庭一样,萨拉一家通常都是在附近的大超市购物。而在那儿,最常见到的就是中国制造。
以往,这些价廉物美的商品往往是萨拉的首选。如今,要找到替代它们的非中国制造产品,却格外困难。
费时,费力,这对于萨拉来说,还只是实验的基础成本。有些时候,她感觉自己更象个“近乎绝望的主妇”。
从咖啡机到果汁搅拌机,从捕鼠器到修抽屉的螺丝,有时,寻找非中国制造的替代品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整整一年,萨拉一家只能喝速溶咖啡;自己动手做简易捕鼠装置。至于搅拌机,由于买不到非中国制造的刀片,只能弃而不用。
在那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中,萨拉所面临的最大的反对,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当时年仅4岁的儿子。场上有很多中国制造的玩具,他喜欢,但我们必须说不。
为了给孩子们寻找非中国制造的玩具,萨拉和丈夫想尽了办法,有时还亲自动手给孩子们做玩具。
当一年的实验将要结束时,四岁的儿子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对萨拉说:妈妈,我们重新开始买中国货以后,就永远不要停下来了。
在经过了一年的实验后,萨拉也改变了以往对中国制造的一些看法。当她不断在夏奈尔的成衣和品牌电脑的标签上,也看到中国制造的字样时,她意识到,中国制造早已超出了“廉价商品”的范畴。
“经过一年的实验,我的结论是我们与中国关系密切。虽然我们两国之间在一些方面存在分歧,但我们应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