Главная страница>Эксклюзив
russian.china.org.cn | 19. 05. 2017 Шрифт: a a a

Китайское хранилище грудного молока: задача распространения материнской любви сложна, а путь далек

Ключевые слова: грудное молоко

中国母乳库:传递母爱任重道远

中国网5月12日讯(记者陈琦)在北京协和医院里,有一个安静的小房间:黄色的墙壁、蓝色的沙发,整洁而温馨。这里就是北京第一家公立医院“母乳库”,她将于本月19日正式投入使用,等待爱心妈妈们来捐赠母乳。

作为北京首家公立医院母乳库的负责人,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李正红教授在接受中国网采访时说, 母乳库成立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新生儿能吃到母乳,也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母乳喂养,让母性回归自然

说起母乳喂养,李正红讲起了一位令她印象深刻的“送奶爸爸”。这是一个来自河北的早产儿爸爸,孩子因早产住进了协和医院儿科病房。得知母乳对于自已的孩子而言跟药物同等重要,而父母在孩子住院期间唯一能为这个弱小生命做的事就是给孩子送母乳。于是,孩子的妈妈在家努力泌乳,而爸爸每隔一两天就会从河北坐火车到北京,只为给孩子送一次母乳。

李正红谈到,尽管母乳喂养在中国已经相当普遍,但是还有一些妈妈由于种种原因做不到母乳喂养。除了母亲患有疾病等客观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妈妈由于观念上的误区而放弃了母乳喂养。

二三十年前,奶粉曾在中国非常流行。当时昂贵的进口奶粉一度被认为比母乳更有营养。李正红说,至今仍有一些人保留着这样的落后观念,认为奶粉完全可以替代母乳。还有一些妈妈由于担心哺乳影响身材,或者害怕辛苦,拒绝母乳喂养。

在李正红眼里,母乳喂养就像自然分娩一样,是母亲最自然的本性,不应该被轻易取代。令她感到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妈妈选择了母乳喂养。

为了那些弱小的生命

采访中,李正红指着桌上的一瓶500毫升的矿泉水说:“你能想象吗?有些早产儿还没有两瓶水重”。对于这些极其脆弱的小生命来说,母乳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剂“良药”。协和医院对于体重小于1000克和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率已分别达到88.9%和98%。当这些早产儿被成功救活之后,临床工作的重点就放在了如何让这些弱小的生命得到更好的营养,从而更健康地成长上面。而母乳喂养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与配方奶相比,母乳不仅更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含有的重要的生物免疫活性成分,是所有奶粉都无法取代的。在婴儿消化系统不成熟无法消化配方奶的情况下,医院可以选择通过静脉输液为其提供肠外营养,但肠外营养毕竟不是生理过程,不仅操作复杂,而且有可能产生一些相关的并发症。因此,协和医院儿科病房从十几年前即一直坚持24小时接收母乳,鼓励妈妈们给住院的宝宝送来母乳,早产儿母乳喂养率达到95.83%,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达45.75%。但早产儿的妈妈常常由于自身健康原因无法在第一时间提供母乳。正是这样的临床需求使得母乳库的建立势在必行。

据李正红介绍,母乳库在欧美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们做过对比,协和医院的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新生儿要比欧美国家同样情况的婴儿平均多输十天的肠外营养,原因就是我们还没有母乳库。”

母乳库建设,在困境中探索

近年来,广州、南京、上海等地已经陆续建立了一些母乳库。与之不同的是,协和医院母乳库定位为“科研型母乳库”,即采集到的母乳暂时只用于科研,不投入临床使用。

对此,李正红解释说:“母乳库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标准和监管机制,各母乳库有各自的运行流程,标准有高有低,并不统一。”为此,协和医院决定采取更严谨的态度,先从科研做起,为今后国家制定相关标准提供依据。

母乳库所面临的另一个困难就是资金问题。李正红介绍说,国外很多成熟的母乳库都是“免费捐赠、有偿使用”的,而母乳在中国还没有标准和定价,因此国内目前所有的母乳库都是免费提供母乳的,是纯粹的公益性质。但建立母乳库需要资金的投入,一个妈妈一次捐乳就要用掉至少几十元的耗材。如果要给婴儿吃,还需要一系列的检测以保证安全。目前资金只能靠医院投入,或公益基金和爱心人士的资助。

传递母爱,任重道远

协和医院的母乳库还没有正式运行,就已经引起了不少妈妈的关注,还有几个爱心妈妈来捐赠了母乳。李正红称,“将来我们会考虑给这些爱心妈妈一些回馈。比如我们可以给妈妈们免费检测母乳的营养成分,从而帮助她们更好地控制婴儿的体重和健康”。

母乳库建设是一项需要大爱的工作,各地母乳库工作人员投入了很多。有些城市设立了流动的母乳采集车,让母乳捐赠更加方便和人性化。正如李正红所说,“一切努力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造福更多的新生儿,这需要政府、医院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

Подпишитесь на China.org.cn в Вконтакте, в Твиттере и в Фэйсбуке для участия в общении/комментариях.
   Назад   1   2   3   4   5  


Источник: russian.china.org.cn

Отзывы посетителей сайта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Ваше имя
Анонимный
Комментарии (0)

Самые читаемые новости